央广网呼和浩特3月7日消息(记者邵玉琴)身兼多重角色,胸怀星辰大海。如向阳花,如山涧崖,眼底藏诗,心中描画。值此第115个“三八”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,走近她们,品读巾帼不让须眉的“她”。
爱笑,是中国女子拳击运动员杨柳给人“初印象”。马尾辫高高扎起,走路疾步如带风……紧凑、干练,却不失温婉、安静,与拳击台上那个凌厉的拳手形成鲜明对比。
谈及女儿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后的感受,远在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的杨柳妈妈郑淑青在电话采访中告诉记者,她也是从媒体上得知这一消息,并表示祝贺。聊到杨柳一路走来的拳坛历程,妈妈很是心疼。
“我觉得女儿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,这些年来的每一天,她都在努力坚持自己的梦想,杨柳是我的榜样。”郑淑青说,“每当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,就想到女儿,每天她都是那么拼,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。”
“从小到大,杨柳从没让过心。”郑淑青说,杨柳一直乖巧懂事,意志坚强。
据妈妈回忆,孩子们还小的时候,一家人住在农村。冬天,内蒙古东部草原特别地冷,大人出去都要包裹得严严实实。而杨柳跑出外面活动,即使穿个小棉袄、单鞋,脸蛋冻得通红,也不喊一声冷,更不会掉一滴眼泪。
杨柳勤快,十来岁时就经常抢着帮家人挑水,父母担心会影响她的生长发育,没想到杨柳的个头比同龄孩子都高。
农村娃没有条件参与到更多的运动项目中,有的只是不受约束地撒欢奔跑。杨柳喜欢运动,从幼儿园起就展现了她的运动天赋。在幼儿园里,她跑得比其他小朋友们都快。
郑淑青惭愧地说,家里没有能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职业运动发展条件,只能给予更多的精神支持、鼓励和信任,直到遇到了她体育生涯中的“伯乐”。
自2008年入选内蒙古拳击队以来,从地方队到国家队,17年的职业运动员生涯,杨柳已经记不清自己获得了多少块奖牌。
这位拳击女将,用汗水和坚韧,在国际国内赛场上赢得了无数荣誉,成为了中国女子拳击的骄傲。她不仅在国内比赛中屡创佳绩,还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拳击的实力。
从2012年开始,她的拳击水平开始在内蒙古地区崭露锋芒。2013年第一次参加全运会,获得了75公斤级季军;2018年获得全国女子拳击冠军赛冠军;2019年在俄罗斯获得女子拳击世锦赛亚军;2023年3月,圆梦世锦赛冠军。同年10月,获得第十九届亚运会拳击女子66公斤级冠军;2024年8月,获得巴黎奥运会拳击女子66公斤级亚军……
在前不久举行的第16届保加利亚国际拳击邀请赛中,杨柳再次斩获女子66公斤级金牌。
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,尽管杨柳奋力搏击,未能圆梦。但是她的顽强坚韧激励了无数人。
她坦言,自己不会放弃,一定继续为奥运金牌而战,战到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。
“一天训练时长为5个小时,强度远高于正式比赛。”3月6日中午,在内蒙古自治区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训练室,刚刚结束训练的杨柳告诉记者,这样日复一日地集训,早已习以为常。
这个训练室见证了杨柳和队友们每天挥汗如雨的苦练(央广网记者 邵玉琴 摄)
“一年365天,天天如此,哪怕过年。除了比赛就是训练,这是我们的生活日常。”谈起单调而高强度的训练,杨柳云淡风轻。
进了国家队以后,杨柳与家人更是聚少离多。为了不让家人担心,杨柳很少告诉父母出去参加比赛,妈妈了解女儿的近况都是从新闻报道中获取。
对于大赛,家人会全程观看。在巴黎奥运会比赛中,家人与亲友们通过电视直播观看赛况。当杨柳妈妈从镜头中看到了女儿泪洒赛场时,她自己也掩面而泣。“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女儿掉眼泪。知道女儿有委屈,也有不甘心。”郑淑青说,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,她每看一次回放,就情不自禁泪流满面,女儿的苦楚她完全能体会到。
但是完赛后的杨柳头脑依然冷静乐观。在与呼和浩特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时说,“不要看到别人发光就觉得自己黯淡。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,总会有一些想要放弃的时刻,需要的就是坚持。”
此前,在参加完2023年的世锦赛后,内蒙古拳击队教练哈达巴特尔曾表示,这些年来,杨柳憋着一股劲儿要拿下冠军,世锦赛的这枚金牌也向国家队证明了她的实力。教练希望她能有机会征战更多的世界大赛,问鼎人生新高度。
“女孩子喜欢的我也喜欢,只是实在没有时间。”杨柳说,尽管很少去社交,但是休假时,也会偶尔美一下自己。化个自己喜欢的妆容,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,走出户外,踏青、骑马,回归名副其实的草原女儿。
这位拳击女将,用汗水和坚韧,在国际国内赛场上赢得了无数荣誉,成为了中国女子拳击的骄傲。她不仅在国内比赛中屡创佳绩,还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拳击的实力。